在中国演艺圈,有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老戏骨。他不接商业代言,拒绝综艺邀约,远离红毯炒作,就连亲生儿子的婚礼都因为拍戏而缺席。这位被张艺谋盛赞为"最伟大男演员之一"的艺术家,却在镜头前罕见地流露真情:"我这一生,其实过得很苦......"此刻,褪去"刘罗锅"的光环,放下"喜来乐"的戏服,他只是一个满怀遗憾的普通人。
李保田的叛逆基因似乎与生俱来。出生在优渥的知识分子家庭,作为长子本应继承家业,却痴迷于戏曲艺术。当父亲怒吼"敢学戏就别认我这个爹"时,这个倔强的少年真的背着行囊离家出走,在剧团度过了四年清苦的学徒生涯。饥寒交迫的日子里,他饿晕住院时竟与同样住院的父亲隔床相望,父子俩却都倔强地保持沉默。直到父亲猝然离世,那些哽在喉头的话语,终究成了永远的遗憾。
从戏曲舞台到影视银幕,李保田始终用角色说话。32岁才考入中戏的他,凭借菊豆中的惊艳表现崭露头角。此后宰相刘罗锅里刚正不阿的刘墉,神医喜来乐中妙手仁心的郎中,一个个鲜活的角色让他成为观众心中的"演技教科书"。但这位戏骨从不在意片酬高低,只在乎作品质量。当刘罗锅制片方提出拍摄续集时,他断然拒绝:"好故事不需要狗尾续貂。"在钦差大臣剧组,他更因剧集注水将制片方告上法庭。面对"戏霸"的质疑,他淡然回应:"我只是对得起买票的观众。"
展开全文
人生最痛的遗憾,往往来自最亲的人。父亲离世时,那个曾经与他剑拔弩张的男人,终究没等到儿子功成名就的一天。而1985年弟弟的意外离世,更成为他心中永远的伤痛。当时为省路费搭顺风车去新疆写生的弟弟遭遇车祸,李保田始终自责:"如果当时多给他些路费......"从此,他拾起弟弟留下的画笔,在拍戏间隙坚持作画,仿佛这样就能延续那个未完成的艺术梦。
现在的李保田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,不接广告,不上节目,连采访都极少接受。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,他依然坚守着"戏比天大"的信念。当旁人笑他不懂变通时,这位老艺术家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演员品格——永远躲在角色背后,让作品为自己代言。或许正是这份近乎固执的纯粹,让他的每个角色都如此动人,也让"李保田"这三个字,成为中国演艺界最特别的注脚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